立陶宛共和国(立陶宛语:Lietuvos Respublika;英语:Republic of Lithuania),简称立陶宛(立陶宛语:Lietuvos;英语:Lithuania),位于波罗的海东岸,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,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,北接拉脱维亚、东南邻白俄罗斯、南接波兰、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,首都维尔纽斯,另外还有考纳斯与克莱佩达等城市。

1009年史书首次提及立陶宛。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。1385年后立陶宛与波兰三次联合,1387年接受天主教为国教。维陶塔斯大公执政期间(1392~1430年)是立陶宛鼎盛时期,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。1795年后逐步被沙俄吞并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立陶宛曾一度被德国占领。1918年2月16日,立陶宛宣布独立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。1920年10月9日,波兰占领维尔纽斯和立东部地区,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立临时首都。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立陶宛,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。1990年3月11日,立陶宛通过恢复独立宣言,宣布脱离苏联独立。
中文名称 立陶宛 中文全称 立陶宛共和国
ISO 2 code LT 首       都 维尔纽斯
ISO 3 code LTU 官方语言 Lithuanian
数  字  码 440 货       币 LTL
电话区号 +370 国土面积 65,300.00 平方千米

人口

人均预期寿命 74.90 岁 出  生  率 9.11 出生/千人
中位数年龄 39.30 岁 死  亡  率 11.18 死亡/千人
性别比例 0.53 男/女

交通

公路里程 80,715 km 机场数量 87
铁路里程 1,765 km 直升机场
内河航道 441 km

地理